朝为田舍郎 第440节(1/3)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

……

晋阳,河东节度使府。

叛军北渡败逃后,一路往北走了上千里,到了曾经的河东节府后,安庆绪终于受不了了,执意决定要留在晋阳。

从长安败逃时,叛军兵力仍有近十万,只是这十万之数却是良莠不齐。

安西军与叛军几次交战后,真正的三镇边军人马已经死伤大半,后来叛军在关中抓壮丁,强行拉关中青壮入伍,操练半月后便发给兵器,勉强凑够了十万兵马,论战力已大不如当初安禄山起兵时的老底子了。

晋阳是李唐的龙兴之地,一百多年前,李渊李世民父子就是在晋阳起兵反隋,最终夺取了江山。武周时,定晋阳为“北都”,是大唐仅次于长安和洛阳的第三大城池。

晋阳内有皇家行宫,可惜位于北方,安禄山刚起兵时便将晋阳占领了。

安庆绪回到晋阳后,马上便住进了行宫,将军国大事交给史思明和冯羽,这两位倒是颇为默契,史思明负责操练那些强行入伍的青壮,冯羽则以左相的身份处置朝政,一文一武搭配得宜,叛军的伪政权在二人的操持下,北方各地叛军所占城池居然能够维持安定,也算是异数了。

初冬的夜里,冯羽正在府里的书房批阅各地官员呈给安庆绪的奏疏,如今的安庆绪已被史思明完全架空,朝政军务诸事基本已对安庆绪隔绝,他在后宫里忙着饮酒作乐玩女人,完全不在乎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。

伪燕国的所有朝政军务大事都是史思明和冯羽商量着办的,所有奏疏到了冯羽的手里便是终点站,再也不会呈送给安庆绪了。

混奸细混到如此显赫的地步,冯羽几乎是在行使着皇帝的权力,想想都觉得糟心。

这不是他想要的结果。

奈何与安西军几次交战,叛军中几位大将皆在战阵中被斩,而叛军队伍里实在太缺少人才,尤其是处理朝政的人才,这个时候冯羽的存在就仿佛擦去了灰尘的绝世明珠,绽放出耀眼的光芒,史思明想忽视都不行。

其实叛军队伍里还是有人才的,比如安禄山身边的第一谋士严庄,高尚等等。

不过高尚在洛阳城破之时被安西军斩于乱军之中,严庄倒是还活着,但安禄山死后,叛军内部派系斗争严重,严庄是典型的铁杆保皇派,与史思明的立场冲突,史思明早已将他的权力架空了。

立场一致且做事有勇有谋的人,只剩冯羽了。

夜风入室,掀起书房内的纱幔,冯羽情不自禁哆嗦了一下,然后用针拨亮了案桌上的烛台。

冯羽垂头继续批阅奏疏,幸好当初在石桥村被张怀玉踹着屁股读了一些书,也学了一些治国的名篇策论,没想到居然在叛军阵营里用上了。

不知不觉到了深夜,冯羽伸了个长长的懒腰,看着桌案上仍旧堆积如山的奏疏,冯羽叹气喃喃道:“这种助纣为虐的事,我为何如此勤勉发奋?”

正准备去睡觉,书房外传来细碎的脚步声,一名下人急促地道:“禀左相,史大将军有急事相召,请左相速去大将军府。”

冯羽皱眉,不满地道:“大半夜能有甚急事?”

“小人不知。”

冯羽叹了口气,道:“来人,给本相更衣,换官服。”

半个时辰后,冯羽乘坐马车来到史思明的大将军府,看着气派豪奢的门楣,冯羽面带微笑,眼里闪过一丝鄙夷。

尽管享受吧,运气好的话,明年春天你能过上清明节。

史思明是武将,没有文人那么多毛病,见到冯羽后立马开门见山道:“南朝派密使来了。”

“南朝”是指大唐,如今大唐和叛军以黄河为界,一南一北两大政权,叛军于是以“南朝”称呼大唐朝堂。

冯羽心头一紧,脸色却如常,淡淡地道:“密使说了什么?”

史思明嘴角露出微笑,轻声道:“密使奉南朝天子之旨,招降咱们。”

冯羽脸色一变,迅速地瞥了史思明一眼,见史思明眼中隐隐有喜色,于是冯羽道:“南朝皇帝可有许下好处?若是没好处,归降可没甚意思,不如与南朝兵马拼个鱼死网破。”

这就是冯羽的本事,在敌营里从来不会流露自己的立场,而是选择跟最有权势的人保持立场一致,史思明对冯羽愈发看重,便是得益于冯羽任何时刻都毫不犹豫地与他同站一队。

冯羽这番话果然挠中了史思明的痒处,闻言哈哈笑道:“当然有好处,史某岂是平白归降之人?南朝天子说了,若安庆绪或我领兵归降,便封我为恒王,爵位世代享之,并任我为中书令,太子少傅,开府仪同三司,骠骑大将军,予我蒲州,商州,邠州三地为封地,赋税钱粮由我支配,朝廷不过问。”

冯羽咂咂嘴,越听越不对劲:“蒲州,商州,邠州,三地皆在长安城周围,是南朝天子不放心你,担心你再反,还是别有所图?”

第六百零四章 彼此算计

李亨封给史思明三州之地,

本章尚未读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---->>>


【1】【2】【3】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章节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