后军往往是一支军队防守最薄弱的地方,里面大多是文吏,民夫,军监文官,铁匠和夫等等,只有少分的将士守卫,但后军的质却是一支军队最重要的粮草,兵,战。
只是安禄山起兵太迅速,朝廷被打了个措手不及,李隆基急调拨其他藩镇边军关中平叛,几次战役来,边军有的被消耗了,有的被合并了。
叛军尸首刚落地,封常清已也不回地朝前继续疾驰而去,他的后跟着一万朔方骑兵,地动山摇般的喊杀声中,朔方军犹如一支背后激而来的冷箭,狠狠地刺穿了叛军的后方。
安西军就在潼关外静静地伫立,顾青不令攻,叛军也不敢妄动。
陇右和朔方两大边镇,已经只剩三万多人了。
“报——,公爷,朔方军已在叛军西面十里之外,前锋约一万人已与叛军的后军斥候战上了。”
又比如鲜于仲通的三万蜀军,从蜀关开始,蜀军没打过一次像样的仗,鲜于仲通这个没节的却飞快找到了家,主动并安西军。
斥候匆忙离开。
除此之外,大唐还有许多抵抗叛军的军队,有的是地方州县的驻军,由当地刺史或县令领军,围绕关中平原周围与叛军周旋游击,还有的纯粹是当地豪绅地主组织起来的地方团结兵,这些民间军队大多是农组成,战力可想而知。
接着还有朔方节度使和陇右节度使两支边军,但陇右和朔方两大节度使皆是郭仪一人兼任,从安禄山叛开始,陇右和朔方两支边军便一直在关中与叛军周旋,老将郭仪一人担起了大唐北面兵对叛军的抵御之战,两支边军伤亡不小。
这个顾青果真不肯吃亏,而且对天的戒备心特别重,真不知平叛以后,君臣之间将会有何等的冲突。
顾青嘴角一勾,千呼万唤,朔方军终于来了。
十里外的叛军大营开始现,当叛军全副神用来戒备正面的安西军时,安守忠没想到后方杀了一支朔方军。
容不又不掉,还不得不着鼻好言好语求合作,李亨的憋屈可想而知。
目前大唐的王师大约便是这况,首屈一指的最大的军队,只有顾青的安西军。
事实上如今所谓的三万朔方军其实是朔方和陇右两大边镇的联军。
顾青冷脸:“令全军开缓行,神营仍列前阵,令燧领一万骑兵准备冲锋,调拨两万蜀军中军列阵从燧所后方近,还有一万蜀军各自分兵,压住左右侧翼。”
又过了一个时辰,斥候终于匆匆赶来。
这就对了,想坐稳皇位总要付什么,吃瓜看闹可不行,这世上没人是傻。
本章尚未读完,请击一页继续阅读---->>>
国脸剧变,二人焦急地面面相觑,然后颓然叹息。
朔方军前锋一万人,由封常清为前锋,一万人皆是骑兵,从郭仪发攻命令开始,封常清率领一万兵便直冲叛军后军粮草辎重而去。
斥候话音刚落,又有一名斥候从前方赶来,急声:“公爷,叛军前阵现动,中军有兵急调动迹象,许多兵正掉赶往大营后方……”
但是叛军的反应也不慢,在最初被打了个猝不及防后,叛军中军迅速调拨兵
除了范三镇的边军是叛军外,大唐别的藩镇大多还是忠于李唐皇室的。
顾青嗯了一声,挥手:“再探!”
比如哥舒翰的河西军,守潼关时被叛军攻破,河西军四散而逃,最后收拢起来的也仅剩一万了,这一万还被合并到顾青的安西军里。
这也是李亨对顾青如此忌惮的原因,如此大的军队却不能握于天之手,襟度量再宽广的帝王也容不顾青。
郭仪虽是大唐名将,可惜的是,他不像顾青那样开了金手指,也没有顾青作为穿越者对未来的准确预判,他指挥的平叛之战虽然英勇顽,可他指挥的每一战也打得异常辛苦。
只不过叛军反应再快,表现再英勇,终究不可能是朔方军正规骑兵的对手,封常清手执槊一当先,疾驰中平举槊,与叛军后军即将接上时,封常清槊对准了一名穿着铠甲的叛军,疾驰的速度之,几乎不费什么力气,槊便刺叛军的腹,封常清用力一挑,将惨叫的叛军挑起,随即狠狠摔到一旁。
第五百七十二章 潼关会战(中)
封常清的一万骑兵从后方掩杀而来时,叛军后军顿时慌了,此时不文吏还是民夫,纷纷抄起兵便待迎战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