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守忠冒不起这个险,所以他只能等,等待战势的转机,等待安西军主动反应,最好能诱使安西军关与之决战。
李辅国:“公爷的意思是,朔方军必须兵?”
李辅国拱了拱手,:“公爷的意思是……”
忍住心的忧虑,杜鸿渐规规矩矩朝顾青行礼,:“顾公爷的意思,官上向天转告,天如何裁断,数日后会有回信。”
李辅国目光一阵闪烁后,语气轻柔地:“公爷的意思,婢明白了。便请公爷说您的条件吧,婢和杜侍郎无法主,但一定会将公爷的意思转达给天,请天斟酌,如何?”
跟人聊天真累,尤其是聊半天都听不弦外之音的那人,李辅国总算听来了。
顾青呼一气。
本章尚未读完,请击一页继续阅读---->>>
顾青当然不会上当,有此险关为屏障,只要李亨没答应他的条件,安西军就能一直在潼关守去,反正最后着急的人不会是顾青。
杜鸿渐和李辅国的脸顿时变得很难看,可却无法发怒。顾青的话说得很难听,但意思很现实。
顾青起走到沙盘前,二人也跟着凑过来。
顾青指着沙盘:“既然天与我商定了南北夹击之策,便没有半途而废的理,要我安西军关与叛军战,朔方军也必须从庆州开,直赴潼关,对叛军大营的西面发起攻,那时我安西军必倾巢而,与朔方军合,从东面对叛军大营正面攻,一东一西夹击之,潼关外的十万叛军必败。”
顾青微笑:“另请代我向天问安,臣永为唐臣,天若不负我,我必不负天。”
沉片刻,顾青缓缓:“无论解决潼关外的十万叛军,还是收复安城,天和朔方军不能兵不动看闹,江山是天的江山,我们安西军为天收复失地,稳固南方,已经拼尽全力,王师与叛军看已转换了攻守之势,天怎可踞庆州而不动,睁睁看安西军与叛军浴血厮杀呢?此非仁君之也。”
“顾公爷莫闹,半个月会贻误多少战机,潼关外虽有十万叛军,但他们已非当初范起兵时的叛军了,战力比当初大有不如,安西军若关,叛军必然一击即溃,一劳永逸平定叛,日后安西军将士自可安享太平。”
顾青仍然令安西军休整练,明明十万叛军就在潼关不远扎营,对潼关虎视眈眈随时发起攻,但顾青却不慌不忙,仿佛天已经太平。
易地而,换了顾青是叛军主帅,一定不会轻易令攻,一旦争夺潼关之战开始,叛军必然是以填人命的方式攻打潼关,潼关自古便是险关,易守难攻,安西军几乎不需要付什么代价就能轻易守住。
杜鸿渐的心渐渐沉了去,他看到了平叛之后的大唐的未来,平叛之后便会太平吗?不,他看到的未来是仍然摇摇坠。
给李亨传话的快从潼关发,绕过叛军大营直奔庆州而去。
“没错,朔方军必须兵,此为平叛重夺江山之战,没人能够袖手旁观,我说句犯忌的话,若天对自己的江山都抱着看闹的心态,会寒了将士们的心,那么……就请天莫怪臣无礼,安西军也会上撤军,隔得远远的看闹。”
……
安禄山倒了,顾青又起来了。
以安西军如今的军威和战力,叛是迅速结束还是拖延三五年,全在顾青的一念之间,天固然打着妙主意想坐山观虎斗,消耗叛军和安西军的实力,可顾青和安西军也不是傻,天打的主意本行不通。
话说得现实,但不臣之意已昭然若揭。
顾青仍然懒洋洋地:“李司或许不知,安西军将士如大宛汗血宝,虽神骏却也贵,稍有劳累便不支,嗯,没错,他们不够持久……当年安西军可是营啸过的,我怕累坏了他们,再来一次营啸的话,麻烦可就大了。”
对叛军主帅安守忠,顾青揣测过他的心理。
君权势弱,权臣才敢用如此语气对天说话。
从安西军关开始,虽然遇到的战事不多,但安西军的每一战皆是能够改变天战局的大战,在这场平叛之战里,安西军发挥的作用是任何一支平叛王师不能比的。
安西军够了风,同时也引起了天人的注意,他们注意到这支军队的可怕,更将所有的目光集中到这支军队的主帅顾青上,那些目光有贪婪,有嫉
的利益就是他的利益,此刻顾青消极怠工的模样委实令他非常愤怒。
杜鸿渐地看着顾青,:“这句话官一定一字不漏转告天。”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